ENG

城院新闻

最新动态
城院新闻 亚美平台 > 城院新闻 > 正文
【综合改革进行时】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纪实
时间:2017-09-18   来源:校报   点击数:


“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群、发展能力课程模块……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电学院)院长阳王东提交的该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里,一个个新词组令人眼前一亮。

在学校“十三五”规划指引下,信电学院创新办学思路,使出改革新招,对接“互联网+”和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在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学院的人才培养就像种一棵大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为树打根基。根基牢,则枝叶繁茂,根基不稳,就会经不起风吹雨打。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下足功夫,就等于让这棵树有了扎实的根基和肥沃的土壤,让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根基牢固。未来这棵大树必将生长出繁茂的枝叶!”阳王东自信不疑。

充分调研 取人所长

2017年2月21日,在学校“做大信息制造类学科专业”的整体规划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合并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新学院成立后,阳王东出任院长,需要重新对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早在2016年5月份,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对该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时,阳王东就带着教学骨干们外出“取经”了。

“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不错,曾获得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而且这个学校的校企合作做得好,是湖南省示范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电子信息很强势,也值得去看看。湖南大学的信息学院正在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也可以去考察一下。”于是去年,阳王东组织所有教研室主任相继到了这几所高校调研、学习。

当了解到学生还掏钱去培训机构学技术时,阳王东意识到,对培训机构的调研也不能少。“为什么学生愿意去这些培训机构学习?究竟哪些课程是学生真正受用的?学生既然还想去培训机构学习,那就证明我们学院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因此,去年暑假,周建存带队去长沙和江苏几所城市考察培训和实训机构。

企业也得走一走。去年年底,阳王东和副院长周建存带队到深圳华为总部和几家校友企业进行考察,同步了解了行业对毕业生的社会需求。

考察完后,学院开了几次内部研讨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修订成功。

于是,当阳王东将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任务传达至各个教研室时,以往在方案修订中产生的成果却成了改革的桎梏。

2016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花费了许多时间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上,所以一些教师认为,2017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没必要大幅度地进行修改。“很多人跟我说,没必要再去折腾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阳王东显得有些无奈。

究竟改,还是不改?如何改?全院上下,一片茫然。

直到学校的《2017版亚美平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为大家敲了一记警钟:必须改,还得大改!

“罗成翼书记牵头做的指导意见看重的是能力培养,而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说白了,还是课程体系,只注重了课程,却没有看到课程为了能力服务的这个最根本的目的。”阳王东说,《意见》的出台,让教师们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经过学院内部两次对《意见》的研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决定,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简而言之,一要精简,二要实用。”

2017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随即火热开展起来。

在2016年调研的基础上,为了让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更完善,校长李建奇亲自带队前往合肥学院、黄淮学院、湖南理工学院等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光电和电子通信等几个新专业也在纪委书记姚春梅的牵线搭桥下,在湖南文理学院得以充分调研。暑假时,学院党委书记杨文彬也带队到广州、深圳等地深入考察了几家由知名校友开办的电子信息类企业。

湖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改革的思想、吉首大学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文理学院精简的课时和学分、企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数次调研后,阳王东和他的同事们记下了每所学校的创新之举和社会的急需,心中基本有底了。 

破旧立新 稳打稳扎

有了前期的充分调研后,信电学院连开了3次内部研讨会。

第一次邀请企业和校友来校研讨,第二次邀请培训机构来校研讨,第三次由学院内部教师开会研讨。由此,信电学院在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上的框架、原则和指导性意见得以确定。

7月中下旬到8月份,针对每门课程和每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安排等,信电学院相继开了6次论证会,最终形成了该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精简的课程和学分。

“为什么要减学分,减课程,教师有意见,教研室主任不理解。”阳王东认为,大学生主要靠自学,要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我们不是在教高中生,要围绕一个知识点反复地讲。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讲课的意义并不大,学生通过实践,就能很好地领会所有内容。”

阳王东曾讲授《软件项目工程管理》这门课程,因内容很虚化,学生没有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欠佳。阳王东发现,在实训过程中,项目组的老师为学生讲授软件项目管理的一些方法,却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们很自然地就用项目管理做计划、分节和任务,教学效果很不错。

“我讲了一个学期的课,学生没一点感觉。但当学生亲自做了一个项目后,所有的内容都学到了。”阳王东意识到,这门课程的开设没多大意义。他大笔一挥,果断地将这门课程取消了。

同样被取消的还有《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学生自己都看得懂,而且学生都不感兴趣,不想听,上了也没意义。”

部分课程被取消带来很大阻力,一些教师不愿意自己上了许久的课程被删减。经过再三斟酌,阳王东决定,撤销所有教研室,打破教研室对课程的分配方式。这样一来,也就不存在“某门课程属于某个教研室”了。

然后,阳王东召集教学骨干开会,列出课程清单。和以往按专业分类不同,这份特殊的课程清单是按照学科体系分类而制定的。学科体系分为5大类,因此,课程体系也分为5大类。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师队伍也被相应地分成了5个系。“教师如果选择了信息网络,那他就属于计算机网络系,选择了电子信息,就属于电子工程系。”

随后,按照5大类学科体系设置课程、课时、学分。“学科体系与专业无关,我们就从学科体系出发,来确定某门课程究竟上不上,是否为核心课程,上多久课时,到底多少学分。”遵循学科体系,课程逐步被敲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5个课程群。

等这个“盘子”的基础定下来后,教师一旦选择了加入某个课程体系,选择了已定的课程,那相应的,他所要上的课时和学分也就定下来了,也就不存在老师去争课时和学分的现象了。这意味着,按专业设置课程已成为信电学院的历史。

面对诸多困难,信电学院稳打稳扎,一步步地克服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受益颇多,人才培养迈上了新台阶。 

重视实践 创新突破

还有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需要攻克——实践教学。

以往,开设了一门课程就可以安排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时间大多为一周,往往放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考试前,可效果并不佳。“纯粹走过场!”阳王东一针见血。

经过商议,信电学院决定,用综合的课程设计取代单门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时间跨度拉长至两周,由学院统一调度安排、统一检查、统一答辩。教师的教学能力强不强,学生学得好不好,立竿见影。

信电学院还采取全新的“3+1”人才培养模式,将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合成为毕业实习,拉长实习时间,让学生们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做成一个项目,并将见习实习缩短为两天时间,将学分减至0.5学分。

由此带动的学院教风和学风的提升,可以预见。

同时,在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大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发展能力课程模块。这无异于一股清风,令学生激动不已。

“社会各行业千变万化,基本源自不同课程的组合。所以,我们给学生最大的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形成不同的人才,最终形成种类繁多的交叉性复合型的服务人才。”阳王东解释。

因此,在信电学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课是一样的,专业核心课大部分也是一样的,但发展课程不一样。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学院设置了不同的发展能力课程模块,引导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大数据行业为例,学院将大数据行业需要掌握的相应课程设置在发展能力课程模块里,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

在师资较紧的前提下,信电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使学生和行业实现无缝对接。“电容器课程模块和艾华集团合作,大数据课程模块和青软公司合作,智能机器人课程模块和粤嵌公司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希望形成更多的发展模块供学生选择。”阳王东说。

暑假,阳王东参加了一个研讨班,发现长沙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往前走了一步。

“有些教师授课不好,就是不懂得知识的融会贯通,讲不透。长沙理工大学正在搞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制,他们将一个专业中培养某种专业能力的几门专业核心课程打包为一个课程模块,一个班的一个课程模块由一个老师负责上,上完课后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该专业能力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检验教学质量。”细想之下,阳王东认为这个机制确实有好处,一来,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完全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将能力培养落实到位,确保教学效果。二来,也便于考核。

“我们接下来也要搞一下,试试看嘛!”阳王东笑着说。(赵玲)


学院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   

湘ICP备05005365号(备案管理系统)

亚美平台版权所有©2019